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7005年

只有心灵的感动才是真正的自己

 
 
 

日志

 
 

竹子的故事   

2013-03-07 07:31:43|  分类: 生活点滴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文/7005年




诺奖者莫言那是讲故事的好手,或者满纸荒唐语却引几多辛酸泪,或者喜怒皆小品而道人间百回态。大家讲故事自然是娓娓到来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我的文字多词不达意,首尾不搭,甚至不知所云,想来甚是惭愧,为提高博客人气,吸引众亲的眼球,今斗胆沾莫大虾一点灵光,在题目中放上故事二字,来说说当年道道今天。




我前面的波纹中几次提起过自家的那片竹园,那就来说说竹子的故事。家乡常熟城有一座虞山,古来在山的周围有七条大河静卧环绕,那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诗赞美道:“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七条大河如同古琴上的七弦相嵌在这片年年常熟的肥沃土地上,美极了。这其中有一条大河叫浒(XU)浦塘,因为为人工开挖,也叫常浒运河,宽处有五六十米,清澈的河水一直笔直向东北流进长江,上世纪末以前从来就是东乡民众到城里办事的必经水路,甚是繁忙。在长江口有一座用于泄洪和通航的水闸叫浒浦闸,建国以来已几次重建,现在看来还甚是气派。在这水闸和江口之间另有一条叉河,里面停满了大大小小进出江海的渔船,晨曦,千帆竞发,彩旗招展,甚是壮观;傍晚,炊烟袅袅,渔灯闪闪,别有诗意。凉风中虽有着一阵阵江鲜和海鲜的腥臭飘来,但也总夹杂着渔民们丰收后欢乐的笑声。在两岸堤上,因为人来人往,交易买卖,逐渐地繁华起来,小饭店,杂货铺,大冷库等等林立其上,在房屋和树木之间的空地,渔民总会见缝插针地挂起渔网,修补损坏的网洞,空闲的时光大家会聚集在一起打牌喝酒聊天,慢慢地在东岸形成了以捕鱼为生的渔业大队。




我家住在离这六七里地的村子,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父亲是一个种田的好手,再加上母亲的勤劳,所以在土地承包到户后总是比别人先干好农活,为了补贴家用,父亲在空余的时间拜师学了篾匠,由于父亲的聪明好学,手脚又比别人的快,有几位要好的匠友邀他到了位于渔业大队的篾竹合作社作工,这里的人多,每天都有集市,竹蓝和藤椅(竹子架)的销路很好,所以父亲也能比别人多挣一点,但父亲不是一个守财奴,有了一些闲钱空下来就会和别人小来来,因为生性豪爽,总是输多赢少,每年过了立春后父亲不时就从渔业大队带回来一些江鲜,后来我捉摸着可能是父亲没钱拿回家对家人有些歉意,所以一赢钱总不忘买了时新鱼带回家给我们尝鲜,每一回母亲嫌贵,父亲总是对母亲骗说是一个很要好的渔老大非要送的,因为他编织了几只竹篮给他也没收钱,母亲十分善良,没见到父亲带回钱虽有怀疑,但看我们吃得高兴,也从没计较。那时候的江鲜很多,我们时不时总会吃上一顿绵鱼炒蛋或者刀鱼红烧草头,一来江水没有污染,二来人们从不滥捕浪吃,所以江鲜特别鲜,也很便宜的,在上市季节几乎家家都能吃上一两顿,不象现在,刀鱼要天价觅得,绵鱼更是几乎绝种,寻常百姓又如何吃得起。




唠叨了这么多,只三言两语讲到了竹子,看来我真不是讲故事的料。




言归正传,都说郑板桥是画竹的高手,人们常赞誉高人做事胸有成竹好像说得就是他,因为爱竹,难得糊涂的江南一怪曾在竹石上留下咏竹千古绝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学时读《天龙八部》,对虚竹这个人物总是似懂非懂,从撞破珍珑棋局,到收获冰窖爱情,我以为金大侠在这个人物的身上寄托着“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的竹子品格,后来读到虚竹僧父俗母为大义和大爱而死,总是嘘嘘不已,也常猜想作者为什么会给主人公起这和竹子有关的名字了,估计多是想歌颂人物竹子一样“生挺凌云节,风雨仍飘摇”的风格。



不过,我为凡人,虽多倾慕竹的高风亮节,其实喜欢更多的是它的美味,春天来到,雨后坚笋破土而出,冒出一片清醒气息,从自家竹园里挑来几支,剥开来那是白嫩圆润,切开后放进几片新年时阉制的咸肉,再放进些许料酒和小葱等作料,慢慢炖制好,到时来上一大碗,直吃到汤水不剩,那种鲜美的味道估计神仙也会羡慕。



竹子的用途很多,父亲就会编织很多的竹子实用品,大到扛箩,凉席,小到衣夹,碗架等等,父亲的手艺在小队里出类拔萃,谁家要添个篮子用个筛子什么的生活用品总会请他做,父亲乐呵呵地也从不推辞,反正家里的竹园很大,砍上几根就可以动手,一两个晚上就好,如果遇上家境差点父亲更是从不收钱,最多点上递来的一两根香烟。家乡这方水土多种湘竹,燕竹和簚竹,湘竹粗壮适用来做骨架,燕竹清细适用来作纬编,簚竹最是娇小却被证明最经久耐用,较好的篮子就是用劈好的簚竹二道簚编织而来,最好的篮子当然是用更光亮好看的篾青编织而成,但那工艺要多几步。一根竹子砍下后先削除枝叶,砍下柔软的竹梢部分,用篾刀圆光竹节突出部分,再从上至下中间劈开,留一半准备用作篮框和手把,另一半根据需要劈成大小均等的长条,象我父亲手艺好的,直接用刀就可以劈成至少四道篾,最外面为竹青,再有二道篾,三道篾和底篾,而手艺差点只能依靠摇篾机了。篾劈好后要在表面用刀刮光一下以防实用时有竹刺扎手,再用水(最好开水)浸泡一段时间以增加其柔软度利于编织。根据篮子的大小备好篮框,用浸泡好的篾在平整的地方编好篮底大小的方块,然后折起来四只角形成篮子的雏形(这个地方就容易看出匠人的水平了),到差不多深浅,把篮架编织进去,再用嵌刀把劈好的竹片插入篮底和四周用来加固,最后再在相反方向插入两片大小合适的竹片做成篮子的把手,这样一只可以放很多东西的篮子就做好了。不仅通风透气,而且耐用环保。


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工业品完全取代了竹制品的作用,门前屋后的竹园也因为拆迁逐渐变成了宽敞的厂房,人们为图方便宁愿塑料袋满天飞而不愿再挽上竹篮。竹制品的市场越来越小,没有人再愿意做篾匠,而象父亲竹子样的人更是越来越少了。
  评论这张
 
阅读(734)| 评论(4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