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查看详情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7005年

只有心灵的感动才是真正的自己

 
 
 

日志

 
 

街市   

2014-02-11 12:46:49|  分类: 生活点滴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街市
文/7005年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把它放在博文的开头,一来是想作为引子,牵出一直想写的话题,以此记录那些在城镇化过程中已经或者正在和即将消失的小小街市,二来也是因为十分喜欢这篇小学课文中那优美浪漫的意境,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曾经的美好回忆。

前文中提到的老塘,在蜿蜒向东后,来到一个叫黄泥湾的地方做了个九十度的急转弯后一路向北,其间横穿了一条江南水乡随处可见的小街,这就是作者下文所想要讲的街市。小街分成了东西两部分,有一条古老的石桥把小街连在了一起,石桥造得比较考究,桥面很平坦,人字形的桥栏杆还用白铁管进行了加固,用大石头堆砌起来的桥墩很高,两墩之间也很宽,中间足够可以通过很大的船只,在桥旁不远处的岸边,用很大很平的石条铺成了一级级台阶延伸到水中,岸上还留着几个埋得很深的中间留有一个圆洞的石轱碌,估计是为方便过往的船只靠岸后,套系缆绳用的,这就是这条小街早些时候大大的码头了。

小街形成应该很有些年头了,从街道两边的墙砖明显已经起了砖屑就能看出端倪,很多房子的木门和木窗看上去黑幽幽的,一些烂掉的地方还留有修补过的明显痕迹,还有很多人家的门槛可能完全烂掉了,后来就用水泥和砖重新砌补过,房屋的檐头很低,几乎触手可及,正应了那句“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的老话。在小街沿河的拐角处有一口老井,井壁的四周爬着了一些绿苔,一条光滑的提水绳道清晰可见,井沿上七个大字“喝水不忘挖井人”还留着上世纪的烙印。当年用差不多大小石板铺成的街道很多地方都咧开了缝,因为有重车压过,有些地方还明显得凹了下去,下过雨后,这里就成了一个个的小小水塘,有一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见缝插针地填充着这空隙。在靠近墙脚的地方,用圆润的鹅卵石和斑驳的墙壁连成一体,看上去简单但又透着干净。小街不长,东西不到200米的距离,两旁房屋的高低参差不一,每户的墙头几乎都连在一起,中间留有几条小弄堂通向街后的人家。除了后来翻建的房屋,人家多是砖木结构,有大户人家的楼梯和楼板还都是用木头搁制而成,穿着皮鞋走在上头“嘭嘭”作响,或许是有些年头的缘故,有些结合处露出了一些缝隙,房主或者租住人就在上面铺了地毯,这样既减少了声音对楼下的影响,又避免了缝隙漏光的尴尬。小街在春雨绵绵的时节总是非常安静,能够看到的似乎只有街上一些撑着雨伞的过客擦肩而过,再就是檐头上的雨水滴落后在石板上溅起的水花。

早的时候在西街有几家商店,街北的一家经营的是百货,小到铅笔橡皮,针头线脑,大一点有雨批油伞,床单被面。也有一些小的电器出售,例如收音机,电饭煲等。对面的一家是出售副食品的门市部,经营大米菜油,卷烟家酒,货架上放着酱醋糖茶,自然还有那些让孩子们眼馋的蜜饯水果。这两家的生意很忙,客人总是络绎不绝。在百货店的旁边是一家绸布商店,总是在起眼的地方挂着红绿花花的布匹,也许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不知什么时候布店在不经意间变成了一间简陋的小酒店,老主顾都知道老板娘麻利的手脚和“啪啪”的大嗓门是酒店的招牌。在副食品店的旁边是一家不甚考究的茶馆,坐得大多是附近农闲的村民,喝着大碗的粗茶,说着天南海北的事,也有人拿出好茶让老板重新泡过,但那些老茶客轻蔑的眼神分明质疑着他是否田地里出身。在东街除了有一家药店,还有一家香烛店,直到现在还在营业。靠近桥头有一个修车铺,师父是一个晒得很黑的老头,手艺很好,心肠也热,客人打气和小修都是免费,一壶老酒是最大的爱好。在街东的头上,有一个裁缝铺,店主是爷俩,也是好手艺,附近的姑娘大嫂要裁衣添置都会找来。在裁缝铺的旁边是一个理发店,师徒两人,师父很面善,年长的就喜欢在他这剃发刮胡修脸,一方毛巾总是绞的很热很热,徒弟青出于蓝,手脚勤快,闲时总喜欢捧着武侠书看得津津有味。

早上是小街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附近的村民自发地在小石桥两旁聚成集市,大多数的蔬菜都是从田里收割后隔夜洗净准备好的,青菜,白菜,韭菜,花菜,萝卜那都是新鲜可人,也有人把自家养大的鸡鸭拿来卖的,再加上就近作坊刚出来的雪白豆腐,在桥边的鱼肉摊头,如果有心采购,自然能够满意而归。这时候的馒头油条店最是忙碌,有时候要等很长时间,有老主顾就对老板讲好数量后先去购菜。如果赶上时节,有吴记老店出来的酒酿饼特别好吃,上好的豆沙加上新鲜的板油,制作出来格外香甜。小街的集市出现的很早,散得也很快,因为附近的农家难得有空闲的时间,都忙着回去耕种或者收获。

这些都是小街曾经的记忆,把它粗略地写下来,原因恐怕只是为了心底那份不能解开的情结,或者是它的那份沧桑和变迁,亦或者是它的那份平淡和安宁,说不出来。

过了正月十五就表明新年已经真正的过去了,这个小小的街市也将到来大批的拆迁工,也许这里的一切明天还在,但后天呢?

立春早已过了,那珊珊迟来的春风还能找到它曾经熟悉的街市吗?但它一定知道,天上有,地上应该也有。


后结随记: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在考验,试你如何用心。
  评论这张
 
阅读(935)| 评论(5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