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7005年

只有心灵的感动才是真正的自己

 
 
 

日志

 
 

小镇无故事  

2016-12-07 16:53:4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小镇无故事
文/7005年
因为韩寒剧组在吴市小镇拍摄《乘风破浪》,包括邓超等大牌明星的出现,冷冷清清的吴市老街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那些原本坐落在街道两边的破破落落的房子因为一些简单的装修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末的平常岁月。
各位,容‘7005年’先来粗略介绍一下我的故乡小镇吴市,它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北方向,靠近长江边,苏通长江大桥从境内通过,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里是东乡民众的一个集中居住地,据家乡地方志记载,有吴姓的官员在此处定居后,逐渐形成了一个街市,历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不过留存下来的一些建筑大多是离现在150到200年的光景。更沧桑岁月的证据就是那至今还挺拔在镇中心小学的两颗挺拔葱郁的古银杏,据说已有千年的树龄。
小镇主要有三条街道,东西向的大街作为上世纪末小镇的繁荣见证,也成为了此次拍摄的主要取景点,大街北边四层的供销社百货大楼仍依稀能够看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争抢物品,熙熙攘攘的场景。我的大伯当年就是在百货大楼做个营业员,他至今还常常津津乐道那时候的盛况。街道对面的生产资料部虽然只是一幢平房,但从透明的玻璃窗户望进去,生产所需的物品应有尽有,小到田头用的锄头镰刀,大到拖拉机配件和装满柴油的大桶,上面印满了岁月的痕迹,也折射出那时农人的辛勤付出。现如今,这条曾经车水马龙的大街逐渐沉寂下来,只有零星的几棵大梧桐树默默地伴随着岁月的流逝。
在小镇,最有韵味,最让人牵挂的却是另外两条老街,名字普普通通,叫东北街和西北街。我不知道这两条街有没有场景拍摄,如果有,那效果一定是绝美的。说是街道,其实说是两条大胡同更形象,两旁紧挨着的都是民居,层层叠叠,大都有两到三进院落,每隔一段还有垂直的胡同通向内里,而有好些大人家的木楼就在此处的通幽处,这些看似破落的木楼如果仔细观察,能够发现梁柱结构都用木榫头连接在一起,并无一根铁钉,砖瓦堆砌的檐头大都雕有虎豹等动物或者竹兰等植物,前者可能用来驱邪,后者应该希望生命不息,虽有斑驳脱落,但让人有一种盖过了岁月冲动的感觉,暖阳下依然栩栩如生。靠街的每户人家都有门牌号,街东的为双,街西的排单,从街南往街北排列,街道似乎是直的,却又似乎不直,因为根本望不到底。小街用马路砖铺设,这应该是近些年改造过得,偶尔还能看到些人家从墙壁下伸到街道的的大条石,岁月已把它磨砺的坚韧光滑,经过巧匠的糅合,浑然一体。街道两旁的人家都用木门木窗临街,早上把木窗木门拿掉,支出台架,形成一个门面,街民顺便做一些小买卖,例如摆个烟摊,做个油条早点,或者摆几张八仙桌,饮茶也好,喝酒也罢,早市时好多人都会聚在一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伦理,真是热闹。大的作坊有做竹篮制品的,或者打铁做农具的,比较高端的有做镶牙的,修钟表的,再有拍照的。以前东北街上有一家叫‘芙蓉相馆’的,小时候总想进去,却又不敢进去,充满了神秘感,那里的机器拍照的时候师傅要把头钻进去,还要把灯光调到最佳的位置,拍完还要等上一个星期的模样才能拿到照片,不像今天只要把手机拿出来,随时随地就可以抓拍留念,如果愿意发到网上,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

好像有点跑题了,拉回来再说这两条老街,听老辈人说,两街之间以前隔着一条小河,在中心位置有一条石桥连着,现在小河已经找不到了,但青石板的小桥模样还在,两头左右还各留有两个精致的石柱桥栏,成了老街不灭的记忆。因为街道狭窄,只能通过一些轻车,倒也为完整地保留老街起了保护作用。
老街很老,很破,没有名气,因此而很安静,关于小镇的故事流传下来的不多,或者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英雄拯救和爱恨情仇传说,似乎只有平淡的百姓生活和平常的烟火人间,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这已经足够了。


  评论这张
 
阅读(825)| 评论(3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